你应该要知道的食事

威士忌市场的蓬勃发展与丰厚利润,使得各国的威士忌伪造案层出不穷,台湾近年来亦发展出不少智慧型犯案的伪造作法。国立中央警察大学鉴识科学系教授张维敦分析,常见的伪造酒犯罪手法又大致可分为「掺伪型」与「假冒型」两大类。

采访・撰文=蔡幸儒

2015年,在苏格兰的某场拍卖会上,一瓶拉弗格 Laphroaig 1903威士忌以百万英镑高价售出。但经事后鉴定证实,这瓶在拍卖市场流通多轮的威士忌为假货,其中最大受害者便是威士忌界极富专业声誉的Rare Whisky 101公司,此消息一出震惊全酒界!

不过,类似的威士忌伪造案不仅在世界各国早有案例,在台湾也同样发展出不少「智慧型犯案」的伪造作法。

盯上丰厚利润!威士忌伪造事件层出不穷!

早在1951年,美国亚特兰大当地便有商人为降低成本,将甲醇加入瓶中混充威士忌,造成3百多人中毒、41人死亡的假酒危害案件。而台湾为了杜绝类似的假酒事件并确保酒品的卫生安全,在2004年起便以《酒类卫生标准》作为规范,定期抽验市售酒品甲醇浓度、铅、二氧化硫、防腐剂等数值。

尽管如此,国立中央警察大学鉴识科学系教授张维敦却也提到,仍有不少不肖业者取巧避开容易被查验的「混甲醇」劣酒,而改以可食用酒精与香料进行调配混充真品。

2016年,台中市某一铁皮屋工厂发生火警,火势扑灭后员警意外查获工厂内大批的伪造威士忌成品与半成品,以不等比例的水、酒精、香料、糖精调和制成,受害品牌包含目前市占前几大的国际知名品牌。2018年,彰化县某酒业公司更聘请专业制酒师向具制假酒前科男子学习制酒,以成本约100元的食用酒精与香料混合调制,用「进口威士忌」作为酒标,以每瓶560~580元不等卖给下游商家,单年度便售出3万多瓶、总不法获利达1600万元。在全球威士忌产业正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丰厚的利润也让不少人盯上这块大饼。

你喝的是真的吗?威士忌的掺伪与假冒!

张维敦分析,常见的伪造酒犯罪手法大致可分为「掺伪型」与「假冒型」两大类。

「掺伪型」多是透过伪造知名品牌酒的商标、酒瓶、酒盖,或搜集真酒旧瓶并以少部分真酒与其他外来低廉酒品,藉以混充高价酒品。如2014年便曾有名熟悉酒店通路的男子,以不同年份的麦卡伦威士忌混合年份较长、价格较高的18年麦卡伦威士忌,并装回旧瓶进行兜售,此作法便属於较为典型的掺伪作法。

「假冒型」则是将酒品名称、旧瓶外观、标示与酒液颜色均模仿真品设计,但内容物可能为低成本食用酒精、香料调制而成,或甚至以工业酒精假冒,内容物近乎没有一般酒液应有的成分与特徵。如前述2016年的台中铁皮工厂伪酒案与2018年的彰化酒业伪酒案便同属此类。

除此之外,过去2017年高雄市亦曾查获,业者以「工业用未变性酒精(进口关税税率3%)」名义申报进口,但实则进口「食用酒精(进口关税税率20%)」藉以躲避关税、低价贩售予国内多家制酒公司制造假冒威士忌、高粱酒等酒品。

选卖家、看标签外,威士忌风味层次助你辨真假!

随著伪造威士忌的手法越趋高明,消费者在购买时,除了挑选较具有声誉酒商外,询问业界的专业同好也是一不错的方式。此外,亦可透过各家品牌的防伪标签、威士忌酒标做分辨。以麦卡伦来说,其新瓶便具有雷射防伪标,并具有防止再次填充的ARE密封瓶头,保障消费者权益。

此外,张维敦也提到,威士忌在过桶后,常会带有木桶本身的香气成分,风味富有层次变化,并非单纯的酒精味,「若以香水来比喻,就如同我们常听见的前调、中调、后调。」民众在购买前可涂抹少量於手上,观察香味变化以大致分辨。

而为了防范掺伪假冒事件,苏格兰威士忌协会及许多烈酒集团先后成立相关检验技术部门共同打击造假、避免商誉受损外,学界也纷纷投入研究,以开发更快速、更精确的检测工具。如位於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团队,研发出的奈米级「人造舌头」更可以准确的分辨出威士忌用哪种橡木桶进行陈酿。面对曾出不穷的威士忌造假事件,未来台湾产官学界看待伪酒议题的态度及行动,都将深深影响威士忌产业发展。

【饮酒过量,有碍健康】

审稿编辑:童仪展、林玉婷